第110章 论读书-《定居唐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薛朗笑眯眯的拱手致谢:“殿下过奖,过奖。”

    这位公主也不是死守规矩的人,如果平阳公主是死守规矩的人,只怕早就死在长安,而不是领军作战,镇守一方了。

    平阳公主道:“幼阳才说了为何要读礼记、法典,还未说读史书有何妙趣?”

    薛朗道:“读史明智,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。纵观历史,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轮回。顺时者昌,逆时者亡。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,多读读史书,多思考,古今对照,总会有收获。这种收获,需要自己慢慢体会,不可说也。”

    平阳公主一震:“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……今天就是过去历史的再现!妙哉斯言,多谢幼阳教我!”

    薛朗汗,他说的不过是某位现代历史学家的观点,薛朗认同这个观点,所以才会说出来。所以,现代人比古代人好的地方在于,可接触的书籍和知识面太广阔,见识就不是古代缺乏书籍流通的古人可比拟的。

    其实,在古代能读书读成大家的,都有一个共同点,博闻强记。因为这时代书籍实在太少了,书籍印刷成本太高,书籍的流通,多靠读书人们自己抄写,记忆力好的,自然就容易读出来。

    也因此,藏书丰富的世家,积累越深厚,出人才的几率越大。就拿著名的关西六大姓来说,可能会有一两代没什么人才,但是,过不了几代,又会有人才出现。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,就有好几人出身于累代士族之家。

    薛朗道:“阿临是从军的,兵书读了,还需战阵之上验证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方是成事之道。其他的东西,我教再多也无用,我俩性格、经历不同,体会也不同。所以,你须得多读书,做好知识积累,所谓厚积薄,不过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大哥,弟受教也!”

    江临行礼拜谢薛朗。薛朗坦然受之,如果不是性命相交的结拜兄弟,这些话,这些经验他才不会去教,正因为江临视他如亲人,他才愿意花费心力交代江临,愿他成才。

    薛朗在感情上,其实是个被动的人,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,虽然开朗随和,却不是热情主动的人。经历的缘故,让他防备心颇重,江临先视他似亲兄长,他才以亲弟待之江临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