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5章 紫宸殿密议-《定居唐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圣人、太子、秦王一听便明白过来,秦王赞道:“此词颇妙。”

    圣人道:“薛朗如何论世家士族世代显宦一事?”

    平阳公主道:“回禀父亲,薛朗曾说,知识的普及,民智的开启,除了依靠先生传授,最基本的乃是书籍的传播。而书籍与知识,从汉至晋,历经南北前隋数朝,绝大多数仍旧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,与世家士族诸多读书之人相比,贫寒士子有几何?即便有幸能进学,笔墨纸砚之花费,于贫寒之家,也是大负担。”

    这番话听得父子仨儿齐齐眼睛一亮,秦王道:“父亲,儿天策府中便有寒门士子,他们曾说,三十老明经,五十少进士。读书若要有成,便要不事生产这许多年,贫寒之家供不起。”

    平阳公主赞同道:“薛朗也是这般说,长此以往,书籍、知识便越来越多的集中于世家士族手中,寒门子弟无有求学途径自然只能代代如此。而治国理政自然不可能找一群目不识丁之人,官员自然只能从士族中挑选,一代代官员积累下来,自然便有了累世显宦之家,朝政便难免被世家左右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平阳公主顿了顿,突然笑道:“说来,对此情况,薛朗有个妙喻。他把家国权力比作一张饼,薛朗说,饼子便那般大,人人都想吃,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,人多了,分到的便少了。”

    父子仨儿听得几乎倒吸一口气,圣人满面肃容的道:“此喻颇妙,闻之有豁然开朗之感!”

    太子皱着眉,表情沉郁:“即便已知世家士族对朝政的把持,然则朝廷需用人,寒门无人才,也唯有世家士族方有人才可用。徒呼奈何!”

    秦王满面沉思之色,疑问道:“阿姐,薛朗可说有何策可解此局?”

    平阳公主道:“薛朗说,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加大书籍、知识的流通,降低书籍刊印成本,予民间更多求学之途径。如此一来,时日一长,寒门出身之士子必然增多,可一改朝政被世家左右之局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父子仨儿齐齐露出恍然之色,秦王佩服道:“原来薛朗献上造纸术的用意在此!薛朗真国士也!”

    即便是太子,此时也不禁心服口服,颔表示赞同秦王的话,只是,眼神却有些晦暗不明——

    此等人才,为何竟不能为我所用!


    第(3/3)页